我简单跟大家沟通一下工程中遇到的问题,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,不一定很准确,大家可以互相探讨。今天主要准备了四个议题,一是数据中心里的综合布线;二是工程规划与设计;三是云时代的布线趋势;四是用户与品牌。

  所谓结构化综合布线,是指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,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,把语音、数据、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,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,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,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,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。我们作为布线厂商来说更多关注数据,别的几个部分关系比较少,作为数据中心来说,主要考虑数据业务,其他部分是辅助系统,怎么良好的支持,考虑的比较少。

  综合布线的国际标准ISO11801,是按照楼宇的办法来划分的,像工作区、水平管理系统、垂直干线子系统,它的整个综合布线和数据中心有区别。

  数据中心机房布线构成,有进线室、主配线区、水平配线区、区域配线区、设备配线区。主要考虑了业务数据布线系统的结构化设计,而对机房动力环境、视频及安防等设施的布线系统重视度不够。

  布线系统建设目标很简单,原则性目标是:开放性、灵活性、可靠性、先进性、经济性,这几个内容对厂商和用户来说,都可以理解,而且宏观上来说做得较好。作为一个工程目标来说,非常具体化。首先布线为什么?为了网络能跑起来,安全稳定的运行起来,本质应该是物理媒介的东西。

  我们平时要做的话,能跑起来是一方面,我们后期要长期跑,要把安全、运行维护便利性,作为工程上实现主要考虑的东西。从大的角度来看,我们做布线工程而且比较大,首先技术要合理,还有经济要合理,主要考验技术与经济合理性的兼顾。

  从这几个目标和整个定义,其实是为我们的规划和设计服务,比如说布线的定义,完成的目标,实现工程的具体方向,这是功能规划和设计达到的目标。这个目标,做一个工程来说,我们首先要需求确立,这其实挺难的。

  因为从理论来说,应该是业务人员或者是具体IT网络人员提出的,需要对网络本身业务逻辑、架构的实现很明白。但是IT人员对布线产品不是很了解。

  提需求,网络工程师是从他需求的角度看的;还有布线工程设计人员,他对布线产品本身很熟悉,怎么配置,配置什么产品,但是对网络应用逻辑不是很清楚,更多是传统结构化的通用需求;产品提供商提需求也有问题,厂商通常不会投入很专业的人士,为某一个甲方设计布线方案,一是要花费许多精力,二是没有时间投入做这块事情;基础设施的人对布线有所了解,但是对网络了解比较困难。

  一个好的布线方案提出是很困难的。为什么投完标以后,或者开始做的时候发现老有变更,就是初期把这些东西都融通的人很难找。有很多变更,信息点数量、种类、分布的变化等。数量由网络人员提出来,种类由经销商做技术支持;还有分布的变化,怎么分布既经济还合理?

  布线结构更专业一点,我想用什么样的结构,怎么样的汇聚,对传输的影响衰减最小的,不同的IT架构部署,不同设备选型带来不同的变化?这很可能是来回反复的过程。

  我们很多基础工程很难一步到位的,一般是有粗略的需求提出,就是一个量的控制,先买进来再说,怎么真正实现,实施时再规划整个布线方案。这些东西什么时候确认,其实挺难,标都招完了,实施的时候会有有很多变化的东西出来。

  一些基本的方案,我们的白皮书有一些,比如说产品选用,大多数会经过厂商推荐或者一些机构供应商做辅导技术支持,选择铜缆还是光缆,这些比较简单的。性能指标很多用户未必了解,不同的媒介,可能不一样。

  单是同一种光传输介质OM2、OM3、OM4差别很大,什么环境,什么需求下应用,我觉得大多数用户未必了解,工程集成商也未必了解,这个只有产品厂商了解更细,这个东西能不能传导下去很难。不同的标准之间到底怎么进行用,其实挺难的。

  我们布线方案怎么组合,咱们的产品白皮书有一些指导方案。作为网络人员最喜欢的反而是直连,尤其是网络区域很近的话,直连线直接过去了。

  一个光交换机到光存储没必要做综合光纤,直接用直连线过去,而且传输很快,如果综合布线非常麻烦。像EOR、MOR,这两种都混合在用,根据不同的应用,不同的架构需求,选不同方式。

  TOR大家比较推崇的这种做法,反而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多,首先是交换机等有源设备成本的提升,它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特别多。白皮书提的POD模块化,可能和下一次产品升级有关系,我们现在用的很少。这种组合方案高度定制还是有一些优势的。

  工程实施的约束性东西挺多的:首先资源约束,我们做设计方案的时候,不可能投大量的精力,所有的点都考虑到,所以方案出来了,设备选型不行,无法布线,小机构可能好点,刀片、机架服务器多一点,银行里面使用小型机多一点,受选型约束,布线无法布。

  还有机房本身的荷载达不到,一些大型设备一吨多,小两吨,没法搁。还有管理约束,还会考虑利用率的问题,还有机柜机架如何利用,还有提升成本。成本的约束,我就不说了,大家都理解。

  综合布线,我个人希望不仅仅考虑业务网络,对于监控、安防网络是不是纳入统一布线考虑,对后期的运行维护帮助非常大。尤其是大型的数据中心,如何把综合布线工作延伸到现场监控设备和中控管理设备里面,对于数据中心运维效率还是有提升的。各种网络布线怎么测试,这可能更难一些,不仅仅是布线厂商,还有监理厂商怎么介入,对于衰减等等的要求。

  我们做综合布线,要求测试,施工方测完之后都是合格的,但是派人重测一遍,结果可能发现不合格的。但是甲方不可能所有派人测试,提供一个可信的测试结果表就可以了。

  高速光发展来说,传统的网络是原来的树型结构,每个业务的访问也是树型的,一般访问都是纵向型结构,横向访问量很少,传统的布线基本上分层汇聚的。一旦出现横向的访问的话,可以想象,分层布线,任何一个点都要经过上面的核心转到下面来,整个布线带宽要求非常高。

  一旦到了新的网络结构,到虚拟化就有区别,到了虚拟化,我们资源互相都是虚拟的,横向的访问量会大量增加。频繁的会跨过主干中心来访问虚拟的存储,频繁跨越的话,下个带宽做的再宽,核心永远受限的。一旦虚拟化大量应用以后,横向访问量很多,会集中做存储区域虚拟化的处理,横向访问增多的话对树型结构影响比较大。

  这是一些虚拟访问的示意,这是传统网络的汇聚分布网,我们综合布线与这个非常类似,基本上一层一层汇聚,设备层汇聚完了,到了水平层汇聚,上面还有主干的汇聚。如果这个数据规模很大,与原来的模式,我们基本上纵向的访问,横向访问很少,虚拟化以后横向访问会非常多,对这个地方或者这个地方压力非常大。

  网络的厂商提出了新的想法叫做“交换网络”,不是说是像原来的树型结构,基本上都是互通的,基本一跳或者两跳到目的地。新的交换机基本上都出来了,都在奔这个方向发展,以后会进入全交换网络,不是数据分层了,都是直接到。直接到结构类似于TOR的设计,没有什么汇聚交换机,它相当于一个核心交换机端口延伸,通过高速光纤延伸到每个服务器的架构。上连链路拓宽至40G,成为交换矩阵核心。

  下面讲一下品牌的话题,每年我们举办十大品牌,我参加两年了,我就在想品牌和用户之间,实际上是有互动的,要画很多张表,看看出你对品牌到底怎么认识。

  品牌对用户有选择的,为什么选择呢?其实对于代理商来说,品牌还是有强势的,可以选择比较好的代理商进行推广。但是集成商未必推这个东西,他更多基于利益。对于最终用户来说,品牌上有自己的考虑,对数据中心很可能是高端的布线产品厂商,最终用户对品牌的选择基于三个渠道:

  一是代理商去推广;

  二是对技术力量偏弱的就是靠集成商,集成商卖什么东西,用什么东西,好坏也看不出来,只能选品牌知名度;

  三是不同的终端用户拥有不同的选择空间,如果各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多,什么样的环境下,什么样的应用,选择不同的品牌,有专门针对光产品的,有针对铜缆产品做得比较好的,根据专业性进行选择。还有可能做楼宇办公的,用不到高端的东西,对于用户来说应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。

  通过参加品牌推荐会,一个品牌厂商要做什么?首先的要去推广,要让用户理解你的品牌定位是什么,为什么选你品牌的东西?肯定产品与其他品牌有区别的,引导客户选择合理的产品,不是品质最好就是我选择的,应该教会用户最合理的选择。比如说做一个安装监控的东西,可能选择屏蔽的产品最好的,可以避免干扰的出现。可能有的应用没必要选择高端的东西,选择高端的东西是不太负责任的引导,增加了成本,这是第一方面。

  第二方面,尤其大的品牌,用户就要发表评价意见,用户怎么发表评价?肯定是靠品牌自己的表现了。做好售后工作,让用户明白你品牌的价值在什么地方,作为用户,这也是我自己切身的感受。